“大沂源”版图呼之欲出
发布时间:2015-1-31 16:44:04 来源:本站
跳出窠臼谋发展,将赢得一片崭新的蓝海。
2013年,“再造一个新县城”和“再造一个经济开发区”的提出,让沂源走上了破局发展之路,其结合县情的谋篇布局,彰显了主动适应新常态,奋力开创新局面的智慧。
今天,沂源以不俗的数字交出高分答卷,上市公司争抢落棋、工业“退城进园”陆续开展、河湖新区布局初显……翻阅城市发展日志,这一年沂源的成绩有目共睹。
如今,在“两个再造”的推动下,沂源社会经济发展显成效,其包容、开明、稳健的发展气质日趋明显,“大沂源”版图呼之欲出。
决策破局:谋篇布局激活发展
搞发展如博弈,善弈者谋局,不善弈者谋子。向前回顾,沂源县委县政府在谋篇布局上颇下工夫。
2013年,淄博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效能管理,加快打造“新淄博、大都市”。同年,沂源县在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研究和把握的基础上,按照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,鲜明地提出将“两个再造”作为跨越发展的主要支撑。
这“两个再造”就是指“再造一个经济开发区”和“再造一个新县城”。其中,为“再造一个经济开发区”,新规划了14.7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园,主要布局了新医药产业、高分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三个专业产业板块,核心区域的新医药产业园已被确定为全市新医药产业发展基地。
“如果按常规发展,会永远落在后头。”据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洪德介绍,该县冀望以“两个再造”为抓手实现跨越发展,打造“生态为先、以人为本、产业为根、文化为魂”的新型城镇,全面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。在他看来,2014年取得的显著成效不难预料,这一切,只是沿着县委县政府的既定规划稳步推进,在最恰当的时间,走到了最恰当的发展轨道上。
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。徐洪德所说的成效得到了数字验证,据县经信局局长冯成德介绍,2014年,该县围绕“三创两新”“两个再造”,以做好“加减乘”促转调文章为主线,狠抓产业集群培育、“三创两新”项目建设和园区经济发展,科学应对宏观形势影响,强化经济运行调度,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。2014年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5.8亿元、利税93.2亿元、利润69.5亿元,利税率、利润率分别达到18.8%和14%。30家重点调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、利税66亿元、利润47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9.1%、4%和4.3%,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62.6%、72.5%和69.1%。
“跨越发展既需要速度,更需要质量,只能主动不能被动,鉴于沂源的发展特点,‘两个再造’的提出非常及时,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指向。”在县发改局局长郑峰看来,“两个再造”的提出,凝聚了县委、县政府决策的智慧和实施的果敢,它让整个棋盘的落子变得有规可循,为每一枚棋子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。
产业破局:“三创两新”集群发展
沂源决策层深知,政策和规划只是箭,如何更好地落地实施才是射出这支箭的弓。
据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洪德介绍,2013年以来,该县在项目建设上提出了“三创两新”的新要求,即:创新、创税、创收的项目,新上、新增的项目。全县把“三创两新”作为项目建设的鲜明导向和根本标准,坚持新上、新增并举,持续上好大项目、大上好项目,以项目扩总量、增后劲、添优势,支撑推动跨越发展。
与此同时,通过项目“三创两新”、工业“退城进园”,沂源县严格土地执法、倒逼低效高耗用地“腾笼换鸟”,优先保障全县的重点项目建设,既为企业解决了用地困难,也开创了让寸土产寸金的良好发展局面。
在“三创两新”的推动下,作为沂源经济成长和绩效最重要的推动力,企业和企业家们同样在新一轮改革中寻求着动力和机遇。
“走过了其他地市,让我更加坚信,沂源就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沃土。”淄博和美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告诉记者,为了新项目的建设,他曾经到省内外不少地方考察过,最终还是决定扎根沂源。
与沂源共生,与沂源共进,这是更多李勇们的真实写照。这个拥有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山区县城,曾以依托资本市场为纽带发展县域经济的“沂源现象”而备受外界关注,如今又演绎新“沂源现象”:4家上市公司几乎同时在这一两年内筹划或完成并购重组事项,借力资本市场完成转型升级。
沿着用一个个大项目加起的台阶,沂源的企业不断走上高端化,瑞阳公司中药新产品产业化、淄博和美华化工公司医药中间体等项目纷纷开工建设。目前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0家,并形成了医药、新材料、高分子三个特色产业集群,其中医药产业集群被列为省重点产业集群。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2.9%。
近年来,通过“三创两新”,沂源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,2014年该县重点抓了总投资260亿元的90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,其中70个项目投资过亿元;15个项目列入全市重点技改项目;高新技术项目69个,占总投资额76.7%;技术改造项目62个,占总投资额68.9%;节能环保项目37个,占总投资额44%;医药、新材料、高分子三个特色产业集群的项目投资占比达72.7%。
民生破局:幸福生活稳健向前
民生幸福,才是城市发展的最终落脚点,也是接下来的年月里,新型城镇稳定健康发展目标之下的最大公约数。
在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新楼面前,南麻镇西台片区书记颜廷伟满含热情地告诉记者,“如今搬进了新楼房,村民们都很满意,今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高兴!”
已经竣工入住的西台社区并不“孤单”。在它之后,该县相继高标准实施了付家庄园、埠下片区、鱼台片区、南麻二村片区、刘庄片区、高庄社区等10个村的片区改造工程,累计完成拆迁23.1万平方米,开工建设安置楼72座、32.8万平方米,完成投资10.2亿元,有力推动了河湖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。
这些新社区便是河湖新区的中枢,也是“再造一个新县城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紧邻西台社区的南麻大街,便是河湖新区的中轴线,双向10车道的南麻大道像一条脐带,连接着一个孕育中的新县城。
据县住建局党委委员、总工周在权介绍,河湖新区建设,是县委、县政府2012年1月启动的全县重点项目,是“再造一个新县城”的主体。他们按照“跨河西进、拥湖发展、环山布局”的思路,依托城区道路拓展、螳螂河两岸改造提升、天湖旅游开发、城中村城郊村片区改造、铁路及配套、工业“退城进园”等项目,对天湖以东、螳螂河以西的区域进行综合开发建设。区域规划面积约6.75平方公里,是集行政效能及商业服务、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域。目前,河湖新区共谋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59个,其中基础设施项目25个、服务业项目12个、民生项目17个、综合开发项目5个。现在已竣工项目18个、开工在建项目16个。
而在更多的沂源人看来,最直观的新变化,莫过于环境的改变。天湖湿地公园、“六点水新世界”、沂源儿童乐园、胜利山九九乐园,为他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,“果树进城”、“森林围城”、“清水润城”,打造了富有沂源果乡特色的城市景观,让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更加惬意舒坦。
由此来看,“两个再造”构成的沂源独具魅力的城镇气质,不只是冰冷的数字和印在纸上的规划,它真正的魅力,还在于直抵民心的坦诚和关怀。这让“两个再造”有了灵性,散发着人性的温暖。
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,我们有信心3年内项目总投入100亿元以上,实现再造一个新县城、再造一个经济开发区的目标,并带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向1000亿迈进!”倾听沂源县的改革呼声,我们看到,一个跨越发展的“大沂源”正在稳健向前。